>>宗族文化

 

霸祝园

 

——石桥村黄家与官田头祝家的恩怨传说

 

作者:黄汉良


  山人评述:这个传说其实对黄家来说并不是很光彩的,黄家人时时把它挂在口边,是想说明自己祖上是如何强大而已。当然那个时代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有此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绍兴县稽东镇石桥村的后山有一块山地叫霸祝园,现在许多年轻人叫是这么叫,但不知道怎么个写法。这块山地以前是大队里的封山,不允许砍伐。后来分山到户,这块山地也没有分掉,是村里的公山,目前山上面种满了会稽山区特有的经济树种——香榧。说起这块山的名称“霸祝园”的来历,却有一段传奇故事,与数百年前石桥村黄家与官田头祝家的恩怨有关,许多现代人已经不知道了。
  石桥村黄家的始祖是仁一公,他是从陈村迁居到石桥村的。仁一公生了八个儿子,所以石桥村就产生了八个房族,又叫八房门,这八个儿子中数最小的儿子最聪明,至今仍有关于他的许多斗智斗勇的传说,“霸祝园”的来历也与他有关。“霸祝园”顾名思义就是霸占祝家的园子。
  原来,黄氏迁入石桥头后,石桥头不少田地是官田头祝家的,“霸祝园”地处石桥头的中间位置(当然当时并不叫“霸祝园”),其周围的山地大多已被石桥头黄氏陆续买了下来,都姓了黄,只有这“霸祝园”的主人不肯出让,于是“霸祝园”成了石桥村黄氏先人们的一块心病。
  这天,八房门的小太公忽然心生一计,他召集了八个兄弟开了一个家族会议,决定对“霸祝园”采取强制措施:强行霸占。具体操作计划由小太公策划实施。
  石桥头黄家霸占了祝家的山地,祝家当然不答应,但是当时陈村一带黄氏子孙已为数不少,加上诸暨、嵊县五桂堂的黄氏,黄家人多势众,更关键的是官田头祝家的南面是乌泥塘,北面是陈村,两村全是五桂堂的黄氏子孙,官田头祝家恰巧被夹在中间,而石桥村又是官田头村通向绍兴的必经之路,用强行夺回是行不通的。当时也不是没有王法,祝家人就采取公了的办法,告官。但打官司必须到绍兴府会稽县告到县太爷那里。
  消息被小太公得知,他即命人蒸了几大箩筐的白面馒头,派人挑着一直来到平水埠头。绍兴年纪大的人都知道,早年没有公路未通汽车以前,到绍兴南部山区必须先乘船到平水埠头,下船后一直沿山路步行。小太公等人到达埠头后,就放下箩筐,沿途向小孩子们散发白面馒头,并把事先编好的儿歌教给他们。这儿歌是怎么编的,现代人已无从得知,但意思是说:官田头祝家想要霸占石桥头黄家的山地。儿歌编得朗朗上口,小孩子们一学就会,他们一边吃着馒头一边唱着跳着。小太公还对他们说,让他们天天要唱这个儿歌,下次还要来,如听到谁唱就送谁白面馒头。小孩子们很听话,玩耍做游戏时都在唱。
  话说两头,各表一支。却说这天祝家在县太爷那里把黄家告了,要求县太爷为他们作主,归还“霸祝园”。县太爷接了状纸,当然不会像我们现在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直接审案了,而是也要实地调查一番。于是县太爷安排好工作,带人直奔石桥头而来。他们先乘船到平水埠头,下船坐轿,沿途听到小孩子们都在唱着同一首儿歌,儿歌明白无误地告诉他谁霸了谁的地。县太爷本来就不高兴到绍兴南部山区去,因为路途太远,要乘船、坐轿,还要走数十公里的山路,一天还不能回转。一听这个儿歌,马上就停轿回去了。他说,连小孩子都在说是官田头祝家想霸石桥头黄家的山地,这个案子还需要调查什么,事实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这样就打道回府了,并很快下了判决书,“霸祝园”归石桥村黄氏所有。
  为了庆祝这个胜利,石桥村黄家正式把这块山地取名为“霸祝园”,直到如今,石桥村人还是这么叫的。
  自此以后,官田头祝家与石桥头黄家就结了世仇,两村人从此不交往、不结亲。
  直到解放后,封建家庭制度被破除,两村间才有了通婚的记录,最早结亲的应该就是我小姑婆嫁到官田头,两村间才有人走亲戚了,以后通婚的才增多,世仇也就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