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宗亲网>人物

 

黄昇登科考析

 

作者:黄惠龙

 

  黄昇,生卒年不详,福建泉州府惠北六都前黄乡(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人。
  据《皇清显考保齐黄公洎妣出氏附长妇陈氏墓志铭》载:“侄孙讳妈佑,世字保齐,居惠安之前黄。其一世祖讳昇公,赐进士出身,宋大理寺卿,由莆迁惠为前黄之始祖……”。
  为了探究黄昇准确的登科时间,笔者査阅了其登科翔实资料,发现存在三种记录。一种是《清例贡生黄君明心暨元配张氏继配施氏墓志铭》载:“……黄氏先祖讳昇公,宋至和间进士……”;另一种是《泉港历史人物》中的黄昇传略,记录是皇祐五年(1053年)登科;最后一种是明嘉靖点校本《建宁府志·卷之十五·选举上·进士》第356页,记录的是宝元元年(1038年)登科。
  黄昇到底是北宋至和年间(1054—1055年)登科,还是皇祐五年登科或宝元元年登科?
  为了辨别是非,笔者查阅了以下这三种史书,一、《北宋仁宗时期状元名录》,而该名录中没有至和年间的状元,由此佐证了朝廷在至和年间并没有开科取士过;二、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十三·选举·宋科目》和清同治十年《重刊兴化府志·卷之十六·选举·宋进士科》,但均查无黄昇在皇祐五年的登科记录。
  那么,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之十五·选举上·进士》中记载的黄昇,究竟是何方人士?
  为此,笔者前往黄昇的祖籍地——莆田黄巷,查阅了清乾隆二十七年《莆阳金墩黄氏族谱》内载世系;璞—仁渭—千之—昱、昇。该谱于黄昱和黄昇之后有这样记载;“昱,行念九,千之公长子,天圣甲子登宋郊榜进士,官著作郎,配詹氏,葬黄塘前,子一,嘉会;昇,行三十二,千之公次子,官大理寺评事,迁惠安前黄,配邱氏,葬惠安县盘龙。”但该谱中没有记载黄昇登科的时间,而清同治十年《重刊兴化府志》中仍然查无黄昱这个人物登科的蛛丝马迹。笔者在明嘉靖《建宁府志》中,同样查到黄昱登科的时间是天圣二年(1024年)。
  黄昇和他的胞兄黄昱为何从莆田前往建宁府去参加科举考试?只能从族谱和志书中记载的内容来推理。一、首先从族谱中的记载推理:据乾隆二年《莆阳䂬溪黄氏族谱》载,“昱,行念九,千之公长子,居建安,天圣甲子登宋郊榜进士……。”由此可见,黄昇的胞兄黄昱从莆田徙居建安,以建宁府籍生员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是毫无疑问的。那么,黄昇为何以建宁府籍生员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据《福建教育史》的统计,宋代总进士人数为39472人,其中福建籍进士7144人,名列全国第一;而区区只有三个县的莆田(时称兴化军),却有进士970余人,预诸科、特奏名640余人。无论从考取进士的绝对数来看,还是按照人口比例考取进士数而言,宋代的莆田科举考试都居于福建乃至全国前列。从《福建教育史》的统计数据中显示,宋代所取进士中,每39人中就有一个莆田人。宋代的莆田在其科举史上是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而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数也是有按一定比例,由此可以推理:黄昇完全是有可能考虑到当时莆田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数颇多而占据开科取士名额,故此才去和他的胞兄黄昱居住在一起,并以建宁府籍生员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也是合乎情理。二、从志书的内容来推理:1.黄昇的登科时间是宝元元年,与其胞兄黄昱登科时间进行对比,黄昇的登科时间比他的胞兄迟了14年;2.黄昇登科时间与其子黄理的出生时间相对比,黄昇中进士那年,黄理5岁。如上所述,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之十五·选举上·进士》中记载的黄昇和黄昱与乾隆二年《莆阳䂬溪黄氏族谱》记载的黄昇和黄昱如出一辙。
  此外,《泉港历史人物》对黄昇还有这样的记载:黄昇,字启太,号龙渠,历任安徽望江县皖城巡检等。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十·秩官志·县职官·望江县·明巡检》载:“黄昇,字启太,号龙渠,福建晋江人,贡生任”;另据清乾隆十二年《莆阳䂬溪黄氏族谱》载:“……黄昇,字载登,千之仲子,官大理寺评事……”。
  经稽考和辨别:黄昇当于宝元元年登科无误,其字、号和官职绝不是《泉港历史人物》所记载的那个黄昇。
  黄昇出生于翰墨诗书门第、达官显宦世家,曾祖父黄璞,崇文阁校书;祖父黄仁渭,秘书监;父亲黄千之,庠生;兄黄昱,著作郎。由于自幼受家庭科第联芳、奕世累官风气之熏陶,少年时,他潜心攻读诗书,矢志非金榜题名誓不休。宝元元年登吕溱榜进士,历任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卿。
  据传说,黄昇任职期间,不畏权贵,惩恶不贷,因公正办案而得罪一些达官显贵,他们进谗言,耍诡计,欲置之于死地。后来,他厌恶官场险恶龌龊,毅然辞官退隐家居。
  他退隐家居时,生活俭朴,除时常亲躬劳作外,仍每天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晚年,他从祖居地莆田涵江黄巷前黄被前几年迁居惠北(今泉港)前黄的次子黄理接来同居,并奉为前黄黄氏始祖。他病逝于前黄村家中,葬在惠安盘龙山东麓(今惠安县螺阳乡盘龙村西)。
  黄昇的事迹已载入山腰街道“七星街”历史名臣良吏的故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