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震、黄大霖家族概述

 

大震祖廿四世裔孙黄小东撰叙
公元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黄大震、黄大霖是福建邵武黄峭公十五世孙,峭公长子黄和公十四世孙。黄大震、黄大霖的祖父是黄常公字涌号倬云,元朝兵部尚书,徙居湖广武昌府江夏县黄鹤乡仁义里,妣刘夫人生二子:长文尉字元屺,妣张氏生五子大容,大嵩,大临,大嶝,大峪,次文有。(族谱这样记载,理解黄文有应该是刘夫人所生)黄文有公字小山,妣陈氏生二子,长大震,次大霖。1362年,黄大震、黄大霖避难入川,成为一派黄氏的入川始祖。

 

一、入川原由

 

  黄和是峭公长子,黄和公一支最初留居祖地邵武待奉,传至14代,元末明初,开基立业东关始祖黄大震、黄大霖,同胞兄弟,原籍楚之武昌,江夏人。当时有同姓黄华、黄胜造孽事泄,上令夷族,被元王朝征剿,族人被株杀者甚众,家族避难各逃。为避株连之祸,大震公改姓王氏,于元至正22年(1362年),震祖同妣陈氏自福建邵武起程,(他爷爷迁家湖广武昌府江夏县黄鹤乡仁义里,他两兄弟从福建邵武起程,应该是湖北武昌江夏有新家,福建邵武有老屋)与弟大霖逃入蜀川,改姓王。,携妻陈氏与二子良显、良达隐居于四川东关离城十里德青衣沟、油榨沟一带。后良显、良达改回黄氏。
  震祖籍梓州鹅溪寺油榨沟,继插东关县青衣沟。霖祖籍东关县溪铺清逸沟,传二世居不惬,继与长予良栋,再徙闽中。殁于闽,墓在汀州龙岩溪上。孙曾之居闽者,族盛家肥,簪缨世代,世远年湮无从稽核。至六传有由闽复楚者究其本源,斯为确实证据。西蜀东关惟次子良材裔嗣,世居於此。

 

二、邵武黄峭公——黄大震、黄大霖世系

 

  一世,黄峭公字肖山号十郎,进士出身,官任兵部尚书,封千户侯。妣氏官、吴、郑俱封一品夫人,各生七子,称二十一贤。
  二世,黄梧公名应祖又名和,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初任宜黄县知县,后升轻骑都尉。配徐夫人生一子黄文;再配张、丁二夫人生二子:黄金迁楚郢州,黄鹤居本省。
  三世,黄文公字翰臣,宋侍吏中书。妣孙氏生二子:长黄元字有仁妣蒋氏,次黄干。
  四世,黄干公字有义,官任宋太御。妣方氏生三子:长黄垓妣王氏生子,黄茂(吏部天官)、黄荣。次黄岭。三黄光字文玉,妣孙氏生二子,长黄甫,次黄嵩,妣徐氏生子,黄耿,黄聆黄珍。
  五世,黄岭,公字文辉,妣汤氏生一子黄禹。
  六世,黄禹公,妣冯氏生一子,黄琏。
  七世,黄琏公字志华,妣胡氏生一子黄由。
  八世,黄由公字义门,淳熙,辛丑岁进士,官任御史郎,宋时内阁名臣,因上疏劾妄,为御史张严罢知绵州。
  妣苏氏生三子:长黄灏,字宁书宋左部御史,次黄瑜,三黄盈字宁易妣侯氏。
  九世,黄瑜公字宁诗,妣魏氏生二子,长黄卯字光明,妣杨氏生子,黄震(纂谱遗世)。震公字东发,宋宝祜四年(1256)丙辰岁中进士。初任吴县尉,提领官田所等职,所至抑制豪强,劾饬吏治,颇有政声。后擢吏馆检阅,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呈疏请序宗谱。端宗御笔书赠“江夏忠孝无双”。他是宋朝后期著名的大学者、思想家。考订经史子集,著有《古今纪要》和《黄氏日抄》一百卷行也,后者收入《四库全书》。次黄度。
  十世,黄度公字明达。宋礼部尚书。夫人陈氏生一子黄万石。
  十一世,黄万石公,宋牙牌将官,妣郑氏生三子:黄申,黄秀,黄瑞。
  十二世,黄瑞公字元清妣周氏,生三子:长晋字志淳,元翰林后拜相,夫人刘氏生三子:文增,文华、文荣。次常。三洽字志惬,妣吴氏生一子文焕,妣马氏生四子大章,大和,大应,大德。
  十三世,黄常公字涌号倬云,元朝兵部尚书,徙居湖广武昌府江夏县黄鹤乡仁义里,妣刘夫人生二子:长文尉字元屺,妣张氏生五子大容,大嵩,大临,大嶝,大峪,次文有。
  十四世,黄文有公字小山,妣陈氏生二子,长大震,次大霖。

 

三、大震大霖行辈字派

 

  大震祖宗派三十二字:上继明辉,丕昭先烈,永承祖德,懋修家政;宗延孝义,克广良能,国安玉进,世宇维新。
  大霖祖宗次二十字:泽绍朝宗远维思启裕长,崇文登大本,万世庆荣昌。

 

四、大震祖特记

 

  大震祖同妣陈孺人入川,先在梓州鹅溪寺,油榨沟立业。震祖幼时在乡善习弓马,入川后适逢科场大起,即赴场考试,得冠武魁,后铨江西会昌巡厅,巧遇明太祖驾临此地。震祖身高八尺二寸,出城迎接,跪如常人未跪之状,太祖呵曰:“尔今见朕何不跪也!”震祖奏曰:“卑职跪迎许久。”太祖昂视果跪,笑曰:“好个大人耶!”震祖叩头奏曰:“卑职谢恩!”太祖大喜。从此,世人皆称王大人。厥后卸任荣归,迁业于东关(隋朝设县今盐亭县金鸡镇东关村)十里,居于此,即在现西充县东岱乡荣华村居住。震祖得见此地山明水秀,树林荫荫,乃更其名曰“青衣沟”盖冀子孙发达,科甲联登,名垂青史,身着朝衣之义耳。
  震祖所生二子,长良显身入文庠,次良达身中武魁。良显居青衣沟,良达分居梓州鹅溪油榨沟。震祖享年百零二岁,殁葬于此,艮山坤向,因明太祖言“好个大人耶”,故此乃叫大人坟。

 

五、震霖宗族文风盛

 

  因良达公后裔,我支宗谱历来未记,无从考证,族谱仅记大霖公留川后裔及大震公长子良显公宗族。
  据宗谱和盐亭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良显公后代五世祖汝珩公经科考入仕,由陕西清史司授都察院户部侍郎(户部:相当于现在财政部、民政部、商务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造币)、税务总局等各部门。明代六部尚书的副手,分左、右侍郎,副部长级,正三品。但是权利、地位,远远大于现在的副部长级,现在的副部长级很多。明朝(早期除外)的六部尚书大部分都是大学士兼任,其实部里一般是侍郎负责的。在古代,侍郎外放做封疆大吏那叫贬官。地位实际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委员。)
  不仅明成祖帝例赠其父四世祖谷用公户部郎中,而且“请旨复姓”,全族由王姓恢复黄姓。宣德二年(1428年)宣宗皇帝“恩命树坊”(即恩荣牌坊)。后,其子六世祖端、本、全、节、鲁五公,均另.获功名。八世祖黄钟公获得廪生后,更重视培育后代。其中两子一孙均经科考入仕。次子九世祖朝参公明正德时升授吏部选官,三子朝位公任直隶徽朝位公之子黄彦公于吏部转授户部仕郎。十一世祖鳌、凤、星、奎四弟兄人人均获功名。
  清朝初年,汉族人普遍仇视满清异族的统治,众多文人不愿参加朝庭科考。因此,我震霖宗族中十三世——十六世祖,少有功名记载。随着种族矛盾的缓和,我宗族文风再度盛行起来。各支族人均出现不少饱学之士。其中最典型的有:
  1、五代六贡生世家。清乾隆初年,双龙桥16世祖黄铠公考得廪生后,悉心培育后代读书,既组建了启蒙教育的乡学,又设“专馆”,聘名师,攀高教。其后代科甲连登。其中突出者,首推历经百余年,直到科举制度废止的五代人六贡生之家。计有17世高第公岁贡生,注铨教谕,例赠修职佐部。18世上浚公岁贡生。19世继绂公附榜候补教谕。20世明恕公拔贡注铨州判。21世辉策公拔贡,注铨州判,2l世辉篆公附贡。此外另有庠生,监生多人。
  2、三代五品一进士。盐亭金鸡场小神垭(今玄祖庙)嘉庆年间,18世上智公虽刻苦攻读,但屡试不第。后,公精心培育后代,其子继哲公经科考入仕,获五品顶戴侯选正堂。其孙明瑞公考中岁进士。明理,辉昌二公,又经科考获五品吏员。一家三代,三名五品,一名进士,另有文生,吏员数人。真属书香门第。
  3、“黄清天”世家。霖祖21世孙道源公,是清末远近闻名的四品知县“黄清天”。其上辈四代均是清朝官吏,官至侯选直隶州知州,诰封中宪大夫,后因目睹清朝腐败,遂辞官回家事农。道源公为寻强国救民之计,早年留学日本。公回国后,朝庭授以四品顶戴,作了几载知县,与其父一样辞官归田。道源公之堂侄、孙毓华、毓英、上珍均是饱学之士,书法名人。毓华、毓英追随孙中山先生北伐,担任军中将领,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立下汗马功劳。(另述)上珍君也曾当南充县知县。“黄清天”世家实属我族忧国忧民,文韬武略,才华出众的精英,舍己取义的代表。
  随着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我震霖宗族的族人,更深刻地认识到读书对强国兴家的重要性.,在科教的广阔领域创造出了更加辉煌的业绩。早些年,许多支族不畏艰难,创建私塾,以供乡里儿童启蒙入学。族中不少学有所成志士,不贪荣贵,于清苦中从教终生。无论是在经济困难,文教衰落年代,还是“文革”中知识分子倍受奚落的岁月,许多族人仍把读书视为第二生命,矢志不移,苦读不止。尤其近几十年来,在政府科教兴国政策的激励下,族中人才辈出,声名远播。
  经初步了解,民国年间即有执教于高等学府的教授和从事外语、藏语翻译的稀有专家。现今的学子更是繁花似锦,既有一支独秀的芬芳,又有群花斗艳的光华,既有自学成才的诗人,又有在科技尖端奋进的泰斗,既有乐坛博士,又有雕刻大师。数不胜数,展现了族中文风鼎盛的春天。
  族中还有不少大专生世家,未及详述。在我震霖宗族里,古今文风最盛者,当双龙桥支族莫属,据1999年不完全统计,这支族人现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达64人之多(其中专科仅6名),中师,中专达39人,平均13人中有1名大专生。
族中众多的高级科技人才,他(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大展才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祖国和人民也给了他(她)们应有的荣誉。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家庭的兴旺,宗族的光荣。

 

六、后裔繁衍与播迁

 

  大震公于元末入川,至今六百余年,为入川始祖。震娶妻陈氏,生二子:长子良显公居青衣沟;次子良达公居鹅溪寺。震祖裔孙繁衍甚旺,时有外迁:迁入西充县十四支,逢溪县九支,盐亭县十九支,射洪县十七支,三台县十一支;顺庆居坝一支,遂宁曲山二支,湖广二支,重庆二支,进州一支,南中县楼洞垭一支,剑州一支共计八十支。据1999年统计,入川的大震公已传27代。

 

七、家庙盘龙山

 

  盘龙山位于西充县东岱乡荣华村大青衣沟口右侧指方山下,与大震祖墓地大人坟相隔华里许,一左一右遥相呼应。家庙建于山上,竣于清嘉庆十三年,系寺庙型建筑,占地700平方米。庙内以四根两人合围的大木柱为中心,撑起若大的房盖,屋上锁粱根根粗壮,其上雕梁画栋,栩栩如生,两侧各平伸一间一丈二尺宽的厢房,构成宽大的厅堂,堂前一个大天井,天井前是两扇合并的大山门,门上绘有两幅丈多高的大门神,各持大刀长矛,背插四面军旗,给人一种气势雄浑的感觉,令人望而生畏。大厅正殿上建有一排佛台,台上造神龛,雕有花鸟禽兽,龛内塑有文昌、孔子、药王等十多尊两米来高的神像,姿态各异,形象逼真。左边神像上方悬挂一道大木匾,上刻“神光钟灵”四个镏金大字,下刻工永小字黄氏各支字派,故称黄氏家庙。每年明节,各支族人代表扫墓、祭祖后应到此休息,用餐。匾下放有大钟大鼓,晨钟暮鼓,青烟缭绕,大有古庙名刹之风。房顶扳鳌坐脊,两端若大鳌鱼相对,中间是宝塔屹立,厅堂与天井四角都塑有人物画像,厅堂两侧各建二排稍低的厢房,依附在大厅左右,左厢房是两间教室,供大、小青衣,官保沟等地的孩子念书,求学之用;右厢房一间供居士宿用,另一间内建一大木仓,用来收租储粮,作为办学请先生和接待游人回归拜祖食用。
  随着年代久远,盘龙山家庙储蓄日渐丰厚,清咸丰八年,复古重建虎头碑,亦由盘龙山出资,光绪十五年又出资在山前岭下,功德牌坊之上修建一座十一层石塔,耗资颇大。
  建国后家庙烟火短缺,敝漏凋零,终于在一九六七年,盘龙山家庙走完历史尽头,一举拆毁,荡然无存。如今在家庙的旧址上矗立了一座老年活动中心的四角亭住宅,供村里是老人怡悦休闲和看山护林人员留守之用。

 

八、最新家族宗谱

 

  《黄氏宗谱》(新纪元黄氏宗谱,西充县、盐亭县、蓬溪县、射洪县四县大震大霖后裔,主编:射洪大震祖二十二世孙黄丕钟 ,副主编:盐亭大霖祖二十三世孙黄绍杰、西充大震祖二十三世孙黄亮, 编审:射洪何子沟大震祖二十三世孙黄昭扬、盐亭大霖祖二十三世孙黄绍凯,另盐亭金鸡大震祖二十三世孙昭清病榻前和盐亭大霖祖二十三世孙黄绍杰商议撰写族谱事宜,有策划之功。《黄氏宗谱》(新纪元黄氏宗谱)由射洪何子沟大震祖二十三世孙黄昭扬撰写序言,宗谱于公元一九九九年冬天编写完毕。)

 

九、后裔联系

 

  大震祖廿四世裔孙(峭山公卅八世裔孙)黄小东建立“黄大震大霖后裔部落QQ群:304154373”,欢迎宗亲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