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不是黄宗羲的远祖

 

作者:不详

日期:2008年3月23日修改稿

 

  近日看到一篇关于全祖望传略的文章,有这样的话:“雍正十年(1732年)中顺天乡试,临川翰林李绂看到全祖望的考卷,叹曰:‘此深宁、东发后一人也!’(深宁即王应麟,东发为余姚黄震,黄宗羲的远祖,两人均为南宋著名学者)”。(应为慈溪黄震)
  这里把黄震说成是“黄宗羲的远祖”。
  后又看到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姚江文化丛书》之三《名人名贤研究文选》,有两篇文章,分别称黄震为黄宗羲的先祖或族祖。
  一是徐仲力、诸焕灿的《黄宗羲“梨洲”“南雷”两号探微》文。云:全祖望说他“建续钞堂于南雷,思承东发之绪” 。这里提到的东发,就是黄宗羲的先祖,宋元之际的思想家黄震。该文又云:黄宗羲取“南雷”为号,就是取“雷”与“震”相连,可承先祖之绪,又含鼓动进取之意。
  一是叶树望的《竹桥黄氏述略》文。云:先祖们的事迹对黄宗羲的思想影响是非同常俗的。……这一点还可以从黄宗羲对族祖黄震的态度上窥其一斑。
  这些说法——黄震为黄宗羲的远祖、先祖或族祖,是从何而起呢?
  我在《有关慈溪黄震的谬误》一文中,其中谬误三提到:刘佑平教授在《中国姓氏通史•黄姓》一书,在介绍慈溪黄震家族的世系时,认定:“黄槻的三子万三逃到浙江慈溪定居,慈溪黄震就是万三的后代”。
  该书第171页,在小标题“孝义黄氏的优秀分支——慈谿黄氏,它的始祖是黄万三”下,云:浙江慈谿宋代属于庆元府(今宁波地区)。慈谿黄氏是诸暨孝义的黄氏分支。慈谿黄氏的始祖一般都认为是黄万三,如黄百家《黄氏续录·儒林》就说:“黄震,庆元慈谿人。始祖为万三府郡。”
  第172页,有“又查《黄宗羲全集·黄氏家录》中说:万三府君之父‘判庆元府事,建炎四年金人犯庆元……死之’。”
  刘佑平教授认为万三府君之父黄槻并没有死。他写道:“史载黄槻在官居庆元通判时,已生有三位公子:万一、万二、万三。1130年金兵攻陷庆元府城(今宁波市)。黄槻的家人在兵荒马乱中失散。他的儿子们为躲避灾难,纷纷逃亡他乡。其中,长子黄万一避居浙江定海(今浙江镇海),他的后裔,世居于此,形成历史上著名的定海黄氏。定海黄氏至清代产生了黄式三及其子黄以周、黄以恭等著名的文人官吏。黄槻的次子黄万二和幼子黄万三则均逃亡到浙江慈谿县,黄万三居于慈谿,黄万二居于慈谿竹墩。后来,黄万二又徙余姚,独黄万三一支居慈谿,他因此成为慈谿黄氏的开山始祖。”(该书第172页)
  而在该书第173页的一张“黄震像”插图中,有以下文字:“文洁先生讳震,字东发,慈谿人也。万一府君五世孙。”
  同一书中,就出现两种说法:一说黄震是“万一府君五世孙”,另说黄震是“慈谿黄氏的开山始祖”——黄万三的后裔。
  而王铁教授的《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提到:“黄宗羲《黄氏家录》说竹桥始祖万二有兄万一,
窜居定海,后来竹桥谱就说黄震是万一的五世孙”。
  黄宗羲的《黄氏家录》说的是“竹桥始祖万二有兄万一,窜居定海”,而“竹桥谱”认为“黄震是万一的五世孙”,黄百家《黄氏续录·儒林》则说:黄震“始祖为万三府郡”。
  不论是兄是弟,万一还是万三,黄震总归成了黄宗羲的远祖。
  万斯大《梨洲先生世谱》云:姚江黄氏,汉颍川之后。靖康之乱,迁于婺源。有仕为庆元通判者,金人破庆元,不屈死之。子三人,分地避兵;一居定海(东发之始祖),一居慈溪吴岙,一居凤凰山竹墩。居竹墩者,讳万河,字时通,号鹤山。居三十年,又徙余姚之竹桥(柳道传诗“连延黄竹浦”是也);则梨洲先生之始祖也。
  万斯大也认为“居定海”的黄万一是“东发之始祖”。“梨洲先生之始祖”是“居竹墩者,讳万河”的黄万二。
  另外,全祖望在《东发学案》中谓:“先生本貫定海,其后徙于慈溪。”看来全祖望也是认为黄震的始祖,应该是黄万一。所以,才有“先生本貫定海”的说法。
  于是,无论黄宗羲,还是万斯大、全祖望和竹桥谱都说“黄震是万一的五世孙”。而黄百家则称黄震的“始祖为万三府郡。”
  看来,黄震成为是黄宗羲的远祖之说,起自黄宗羲、万斯大、全祖望、黄百家和竹桥谱。
  刘佑平教授则与黄百家说法一致,把居于慈谿的黄万三,说成是慈谿黄氏即黄震的开山始祖。
  如果说,黄震是万一(或万三)府君五世孙这个结论成立,依据:黄溍的《黄彦实墓志铭》铭文云:“彦实之曾大父曰世尧,大父曰奉议郎一鹗,父曰朝奉大夫、宗正少卿震,文洁盖门人私谥云。” 《宝祐四年登科榜》和《黄震墓志铭》均提到了黄允升,系黄世尧的父亲。
  就会有:黄震父亲—黄一鹗、祖父—黄世尧、曾祖父—黄允升,高祖就是黄万一(或万三)了。《湖山黄氏宗谱》却不是这样的。
  王铁教授根据民国二十六年修《湖山黄氏宗谱》,在《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有较为详细的慈溪黄震家族世系,距它可列出为:十三府君【一世】—小二【二世】—细七从智【三世】—细十六(允升)【四世】—百十(世尧)【五世】—千三十二(一鹗)【六世】—二千五十六(震)【七世】。
  王铁教授认为:“黄宗羲《黄氏家录》说竹桥始祖万二有兄万一,窜居定海,后来竹桥谱就说黄震是万一的五世孙,连光绪五年修《镇海县志》黄一鹗传后也引此文。这是统宗的陋习所致。古窑谱则实事求是,说:此说‘与遗谱未符’。”
  关于黄震的始祖,究竟是谁。张伟的专著《黃震与东发学派》,其中第一章的第一节之一,有详细的分析介绍。重要依据为《湖山黄氏宗谱》、《宝祐四年登科榜》、《黄震墓志铭》、《黄氏日钞》以及黄玠(黄震之孙)的《弁山小隐吟录·原序》等资料,都足以说明黄震始祖,来自温州乐清,其始祖并不是黄万一或黄万三,而是十三府君。
  由此可以断定,黄震与黄宗羲没有“远祖”关系。
  就在叶树望的《竹桥黄氏述略》文中,指出:黄宗羲对先祖的业绩是非常敬仰的,他在《黄氏家录》中说:“吾黄氏。庆元通判公死于金,表忠公(九世祖黄墀)死靖难,忠瑞公(宗羲父)死阉人”。
  黄震坚守民族气节,不仕元,绝食而死。黄宗羲也十分敬仰黄震的民族气节,同样是他的先祖,为什么在这里偏偏没有提到?
  说起黄宗羲的族祖,在《宋元学案》卷六十四《潜庵学案》中,黄宗羲指出:“先生之学,入闽者熊匆轩(熊禾)、陈石堂(陈普)其尤也;入东浙者韩庆节(韩性)、黄东发(黄震)其尤也。逮至明初,而韩古遗及吾族祖黄菊东尚接其传”。
  黄宗羲在这里提到的这位族祖——黄菊东,即黄珏。张伟著作《黃震与东发学派》第310页有介绍:黄珏(1300—1370年),字玉合,号菊东,世居奉化,后迁居余姚。珏幼从祖父黄雷之教,至十五六岁时,师从儒英“受蔡氏《尚书》(蔡沈《书集传》),以求二帝三王之心,研及根柢”,颇有所得。……黄珏在屡试江浙乡闱不中后,遂绝仕进之意,以所学教授乡里达四十余年。其孙黄阶,绍承祖业,私淑儒英,“道事理大抵由戇庵以溯慈溪”,有诗文若干卷。(《密庵文稿》壬卷《黄菊东先生墓志铭》)
  黄菊东的祖父黄雷,字震卿。(《黄菊东先生墓志铭》)既然黄宗羲认为黄菊东是其族祖,而黄震卿是黄菊东的祖父,自然是黄宗羲的远祖了。可能有人把(余姚)黄震卿与(慈溪)黄震搞混了,以致把黄震说成是黄宗羲的远祖。黄宗羲《黄氏家录》所说:黄万一“窜居定海”与刘佑平教授谓“黄万一避居浙江定海(今浙江镇海)”,是不是一回事,不能不成为一个需要弄清的又一问题。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刘佑平教授提到了“黄万一避居浙江定海(今浙江镇海),他的后裔,世居于此,形成历史上著名的定海黄氏。定海黄氏至清代产生了黄式三及其子黄以周、黄以恭等著名的文人官吏。”黄万一岂非是黄式三的始祖?
  现在的定海与宋代直至清以前的定海,不是同一地域。北宋起,定海领清泉、灵绪、灵岩、太丘、海宴等六乡;昌国领富都、安期、金塘、蓬莱等四乡。到了清朝,昌国改名为定海,仍领富都、安期、金塘、蓬莱等四乡;定海改名为镇海,领东管、西管、崇邱、灵绪、灵岩、泰丘、海宴等七乡。(据乐承耀著《宁波古代史纲》)
  因此,黄宗羲《黄氏家录》所说:黄万一“窜居定海”,万斯大《梨洲先生世谱》云:“居定海”,全祖望在《东发学案》中谓:“先生本貫定海”,都应为清以后的镇海。
  而清代产生了黄式三及其子黄以周、黄以恭等著名的文人官吏的定海黄氏,并不是后来改名为镇海的定海,而是原来称为昌国,后来改名为定海的“定海”。
  据有关资料介绍:清代著名学者黄式三(1789~1862年),字薇香,号儆居,浙江定海双桥镇(原紫微乡墩头村)人。该村以黄姓为主,明万历年间由宁波迁来,已传20多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侵占定海,式三携三子黄以周迁居镇海县海宴乡黄家桥,长子、次子仍留在定海紫微。
  是否可以这样说,定海黄氏不太可能是“避居浙江定海(今浙江镇海)”的黄万一的后裔。只要查清“明万历年间由宁波迁来”的实际情况,就清楚了。因为,不能由于是“由宁波迁来”,就可以说是 “窜居定海”的黄万一的后裔。
  据悉,定海的“黄氏父子学术研究会”将赴宁波江厦,镇海柴桥进行寻访,正在校点黄氏父子五百万言著作,并将整理出版墩头黄氏宗谱。我们企盼着,要不了多久就会弄清上面提到的疑问。

参考文献:
【1】刘佑平:《中国姓氏通史•黄姓》
【2】王铁:《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
【3】张伟:《黃震与东发学派》
【4】徐仲力 诸焕灿:《黄宗羲“梨洲”“南雷”两号探微》(此文曾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第2期)
【5】叶树望:《竹桥黄氏述略》(此文曾载于浙江古籍出版社《黄宗羲论》1987年版)